您的位置: 主页 > 校园文化 > 文化建设
【传统文化】汉代“鸠杖”图案的说明及其文化意义
发布时间:2025-05-06

一、鸠杖的基本形制与图案

1. 鸠杖的定义

- 定义:鸠杖是汉代朝廷赐予高龄老人(通常70岁以上)的特殊礼器,又称“王杖”“玉杖”,杖首雕刻鸠鸟形象,象征尊老、养老。

 

 

2. 鸠鸟的造型特征

- 形态:鸠鸟多呈站立状,喙短而圆,双翅收拢,尾部下垂,造型简洁古朴。  

- 材质:鸠鸟多为木质或青铜铸造,部分高级别鸠杖可能镶嵌玉石。  

- 象征关联:  

- 鸠鸟为“不噎之鸟”,《风俗通义》载:“俗说高祖与项羽战,败于京索,遁丛薄中,羽追求之,时鸠正鸣其上,追者以为无人,遂得脱。后即位,异此鸟,故作鸠杖以赐老者。”  

- 鸠鸟象征“进食顺畅、健康长寿”,与汉代养老文化中的“免于噎食”祈愿直接相关。

 

3. 杖身装饰与等级

- 纹饰:部分鸠杖刻有云纹、菱形几何纹,或书写“王杖”铭文。  

- 尺寸:据《王杖诏书令》记载,鸠杖长约九尺(约2.1米),象征“九五之尊”,体现皇权对养老的重视。

 

 

二、鸠杖的文化与政治意义

1. 汉代养老制度的物化象征

- 法律保障:  

- 持鸠杖者可享“比六百石”官吏待遇(见《王杖十简》),如入官府不必跪拜、免徭役、经商免税等特权。  

- 殴打持鸠杖者按“大逆不道”罪论处,彰显国家权威对养老的强制保护。

- 伦理教化:鸠杖通过实物仪式强化“孝治天下”的意识形态,成为儒家伦理与皇权结合的典范。

 

2. 鸠杖与汉代宇宙观

- 鸠鸟的星象隐喻:  

- 汉代人将鸠鸟与星宿关联,《史记·天官书》中“鸠”对应南方朱雀七宿中的“柳宿”,象征生命力与秩序。  

- 鸠杖的“九尺”长度暗合“九天”观念,体现天人合一的治理逻辑。

 

3. 墓葬与来世信仰

- 鸠杖常作为陪葬品出现(如武威汉墓),寓意老人在死后世界继续享有尊荣,体现汉代“事死如事生”的生死观。

 

三、鸠杖图案的演变与影响

1. 汉代以后的传承

- 魏晋南北朝时期,鸠杖制度逐渐淡化,但“赐杖”传统被唐宋继承(如唐代“几杖礼”)。  

-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唐代风格鸠杖,可见其文化辐射。

2. 图像学意义

- 权力符号:鸠杖是“皇权恩赐”的具象化,与“符节”“印绶”同为汉代政治符号体系的一部分。  

- 艺术母题:汉画像石中“持鸠杖受拜图”(如山东嘉祥武氏祠)成为孝道题材的经典构图。

 

鸠杖不仅是汉代养老制度的实物见证,更是中国古代“尊老尚齿”文化的核心符号,其图案与意义深刻反映了政治、伦理与信仰的多维交融。